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

来源: 日期:2022-10-18点击:

解剖学教研室


自1958年牡丹江医学院建校成立解剖学教研室以来,伴随着牡丹江医学院6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几代解剖人的努力,现已经发展成为牡丹江医学院校内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研究生培养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雄厚实力的教学团队。

教研室共有专职教师15 人、兼职教师5 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12人,博士后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8人。这是一支以中共党员为主力的优秀团队。团队崇尚“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牡丹江市劳动模范1人,牡丹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并且多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师“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称号。

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系统解剖学》获黑龙江省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获牡丹江医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系统解剖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和人体解剖学数字人虚拟仿真系统教学团队被评为牡丹江医学院教改先进团队,解剖教师团队为牡丹江医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解剖学教研室为牡丹江医学院优秀标准化教研室。

团队对本科生、研究生等层次10多个专业学生授课,承担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人体运动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人体影像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等多门课程,每年授课数6000余学时。

配备了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建立国内先进的数字人虚拟实验室;建成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医学教育科普基地——生命奥妙科学馆。

团队始终把课程思政贯穿全过程,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容。通过课前向“无言良师”致敬和诵读解剖学誓词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无言良师”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感受到“无言良师”的大爱,理解医学事业“医者仁心”的宗旨,为培养有“温度”的医学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多年的凝练,形成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理与调控;神经损伤与修复。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8项,承担省部级基金9项,其中黑龙江省杰青项目2项、黑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杰出青年团队1项。获得黑龙江省政府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32 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目前,解剖学科在省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学科从1998年与佳木斯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士生30余名,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


解剖学实验室



解剖学实验室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牡丹江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教研室,1962年高校调整后,牡丹江医学院改为牡丹江市卫生学校,解剖学实验室与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合并,1978年由卫生学校升格为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并于1984年分别成立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实验室,直到1986年恢复本科后至今一直沿用该名称。2005年解剖学实验室从解剖学教研室分离出来,隶属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2年在黑龙江省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中,解剖学实验室首批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校合格实验室。

   解剖学实验室现有实验技术人员4名,专兼职实验教师总数共22人(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职称7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梯队建设较为合理;现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学位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到91%。

解剖学实验室建有系统解剖学实验室4个,局部解剖学和麻醉解剖学实验室4个,断层解剖学实验室2个,生命奥秘科学馆1个、数字人虚拟实验室1个、标本制作室1间,制盒室1个、带锯室1个、尸体库1个。其中系统解剖学实验室、局部解剖学和麻醉解剖学实验室、断层解剖学实验室10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面积为60平方米,配备有教学模型、教学挂图、教学标本,安装了通风设备、多媒体投影及自制的较为先进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目前解剖学实验室承担着全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检验检疫等十个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工作,承担的本科课程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人体运动学》和《人体结构和功能学》六门,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解剖科学进展》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学年总学时近5000学时。

解剖学实验室除常规的教学模式外,还在所有专业的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家兔脊髓半离断”的融合性实验,解剖新鲜动物的肾、心和眼球等项实验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临床医学和影像诊断专业学生为主开展了数字人虚拟实验教学;向各专业学生开放生命奥秘科学馆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近五年来,实验室教师主编2部、参编教材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其他厅局级和校级科研项目28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其中33篇论文被SCI收录。获得省政府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他厅局级科研奖励10项。